多模型数据揭示中国居民消费与空气污染健康影响之间的不平等性

2019-09-15 | 赵红艳

9月25日,MEIC模型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中国居民消费与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的不平等性” (“Inequality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air pollution-related deaths in China”)的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该研究基于MEIC自下而上的排放清单,结合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大气化学模型以及居民消费统计数据库,定量了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引起的PM2.5污染及相应的健康损失,并揭示了居民消费与空气污染健康影响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可为定量民众污染排放责任及影响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图为我国城乡地区不同收入居民人均消费引起的PM2.5污染健康损失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与PM2.5相关的空气污染导致中国每年过早死亡人数达到100万以上。城乡居民生活中直接消费的化石燃料(用于炊事、取暖、出行等)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而居民生活中消费的各类产品和服务中隐含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即产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排放)也对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差别,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人群消费引起的空气污染及健康损失也存在巨大差异。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耦合排放清单MEIC模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大气化学传输模型和健康效应模型,同时结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数据,定量评估了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引起的PM2.5污染健康损失。研究发现,2012年我国民用燃料消费产生的直接排放和居民消费产品及服务中隐含的间接排放分别贡献了全国PM2.5污染相关过早死亡人数的20%和24%。城市居民消费引起的健康损失主要源于产品和服务消费中隐含的间接排放,且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正相关。城市最高收入组居民人均消费引起的健康损失是最低收入组的3.3倍。而农村居民消费引起的健康损失主要源于民用固体燃料(煤和生物质)燃烧,与收入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尽管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但农村居民消费引起的健康损失却大于城市居民消费,这主要是因为固体燃料燃烧过程产生大量污染。

研究首次核算了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对空气污染的贡献程度,揭示了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研究一方面指出了减少农村居民生活排放的重要性,提出未来当大力推广清洁燃料,实现能源转型。而考虑到较高清洁能源成本和城乡经济水平的不平等性,短期内提供价格补贴是一种可行方案。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城市居民消费引起的健康损失与其收入水平直接相关,未来应当鼓励城市富裕人群建立可持续消费理念,以减少相应的环境影响。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2254-x